大咖探索工业互联网未来
时间:2022-06-09 08:06:25 点击:534次
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及到现在,一直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热门赛道。同时,“工业互联网 ”已经连续四年被写入工作报告。当下,从企业端来看,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吸引了诸多头部制造业厂商以及初创公司争相加入。从用户端来看,众多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开展数据上云、平台部署等工作。
那么,国内工业互联网落地的真实情况如何?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主要是靠政策驱动还是市场驱动?为此,工控网特别策划本期针对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专题,邀请中国信通院、ABB中国、施耐德电气、研华、格创东智、博途智联、蘑菇物联等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代表机构和企业共同探讨,为我们揭开工业互联网落地的真实历程。
壹、工业互联网仍需产业多方共同探索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对概念、技术理解的萌芽阶段,到资本、需求刺激的生长阶段,再进入市场冷静、聚焦细分领域、重点建设标杆案例的探索阶段,到确认细分领域的典型龙头、工业互联的功能充分实现的稳定阶段。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实际是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葛涵涛认为:“制造业的数字转型是一个长期工程,并非两三年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企业需要自上而下,整体生态协调一致经历的一个中长期过程,可能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才会慢慢展现。” 既然如此,那么产业在探索阶段,势必会出现虚火旺盛、泡沫增多的现象。 此前,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目前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只有50家左右。这就说明了,在过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有很大一部分仍然处于艰难发展的阶段。 针对虚火旺盛这一现象,格创东智和博途智联站在不同维度上进行了解读。格创东智代表认为,早期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更多采用的是“先平台后应用”模式,先搭建整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在平台上构建工业应用,这样对于企业的部署难度较高。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是“平台、软件两手抓”。以格创东智为例,我们坚持“平台+软件”的发展定位,建立基础、通用、标准化的平台底座,同时为工业现场的业务和管理需求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样能为用户提供化的业务价值,用户自然会自发地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软件来实现降本增效,走向行业。 而在博途智联总经理朱亚光看来,这属于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他表示,在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政策和资本的推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外在刺激因素,没有完善的技术和方案沉淀,必然产生虚火,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用户在一波一波的市场推动下,也渐渐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开始有目的地去了解和尝试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想走好工业互联网这条路,必须外在刺激+内在沉淀两手抓。 换句话来说,这种虚火可以理解为国内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探索的热情。自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工业互联网已经走过三年发展历程,迎来新的三年发展新征程。工业互联网也从概念普及走向落地深耕,从探索创新走向深入挖掘应用价值。 探索阶段也让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策略,大型工业企业更看重整个工厂的集成创新,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连数字化都没有解决的前提下,更看重单点应用的普及;无论企业规模有何区别,他们普遍的需求都是从产品往服务走,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服务为根本目标。 那么,探索阶段,企业如何正确部署工业互联网,数据是否要上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企业和机构代表们的说法是怎么样的? 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认为,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基于企业对自身现有业务需求及场景痛点有着准确地把握,并且具备相应的数字化能力和禀赋,不能单纯以某一特征或标签来判断。 相较来说,工业场景门槛较高、产品研发迭代周期长、市场的分散化等特性是企业快速大面积铺设工业互联网的拦路虎。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单点或部分铺设试点应用是目前为理智的状态,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面铺设。 蘑菇物联制造用户事业部总经理谢波一直都在专注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厂务综合能源应用场景。谢波认为:“部署工业互联网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所处行业特点、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论上来说,所有数字化不足、存在痛点的企业都有需求,只是看企业的投入产出收益(ROI)是否值得。” 谢波补充到相关观点: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先总后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另外一种是“先分后总”,一步一个脚印建立系统,终再通过中台打通数据孤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会有差异。但并不是所有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都需要部署一个大平台,从技术上来看工业互联网应用并不一定依赖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 正如谢波所说,场景化中的一个特点其实是对某一些场景的数据进行价值挖掘,通过基础设备和设施的采集、分析,进而上云发现数据价值。前面我们提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部署也并非适合所有企业。 ABB中国过程自动化事业部副总裁蒋海波表示,当各行业企业在某个应用场景发展受限,迫切需要打通异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并挖掘数据价值、建立数据资产时,就应当考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谋求深层次的发展。 蒋海波认为这些企业具备三大特点,首先是拥有良好的底层设备连接基础,但数据壁垒、缺乏数据驱动决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其次有具体的数据应用和应用场景,对业务系统有清晰的梳理,有明确的工业互联或者云部署需求;并且,这类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的目标与企业现阶段的业务目标、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既然是数据互联互联互通,部分数据是否需要在整个网络下进行分享也是产业和各大企业面对的问题,安全性、隐私性和内外部协同是企业在探索部署工业互联网十分关注的特性。博途智联总经理朱亚光重点强调,工业企业相关数据上云取决于是否需要被多方共享,同时还取决于数据共享能否产生更大价值。 朱亚光认为:“现在随着工业领域分工的细化,企业的每个职能岗位对信息的掌握都是碎片化和片面的。如对企业生产设备的管理,财务部门关心其固定资产的折旧,生产部门关心设备的工艺指标,设备部关心设备的健康指标,环保部关心设备的排放指标。工业互联网起到的作用就是对各种信息采集、存储、分析和分发,使信息在不同职能间自然流动,让各个职能部门在正确的时间掌握正确的数据,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另外,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葛涵涛提到:工业、制造业企业,通常出于对生产安全和保障生产稳定性的考虑,选择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来存储数据、部署生产、库存和相关管理系统和平台。大中型工业、制造业企业出于长久的成本考虑和对数据安全性、自主性掌控的需求,以及对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重视,普遍选择统筹规划自建企业私有云。 贰、谁来成为推动力?市场还是政策? 另外,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随着这几年大力推广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企业逐渐认同通过对云、对平台的使用来实现他们的转型目标,这种情况促使了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工业互联网如果真正要进入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工业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政策与市场在当下应当并驾齐驱。 “从长远发展来看,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将是一个必然。企业面对投入,更愿意为确定性买单,而天然规避概念和不确定性。工业互联网价值的体现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ABB中国蒋海波表示。 当下,工业互联网驱动力的发展方向与蒋海波的观点高度匹配。因为政策是确定性内容,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资本是趋利避害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是大部分资本所不愿意接受的。 从2017年后,由政策主导的模式正在向市场驱动转变,其中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崛起,企业投资逐渐加深。不可否认,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自主部署工业互联网。 工控网就这个问题采访到前不久成为国内一个源自半导体制造业的双跨平台的格创东智,格创东智代表表示,已经有一些具备能力、敢于创新的企业率先选择部署工业互联网服务,并形成很好的落地效果,成为行业或区域的标杆案例,这样的标杆示范作用也会带动周围一批用户入局工业互联网。 同时,格创东智代表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要为客户提供“重+轻”软件产品组合:既为客户提供比较重的核心软件定制化服务,同时交叉推荐SaaS型的轻软件。从而提高用户使用工业互联网软件的积极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蘑菇物联谢波也表示已经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市场化动作,从2017年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工业互联网政策,既有供给侧的服务商,也有用户侧的工业企业。在当时来看工业互联网还是个新事物,新事物就需要普及教育和鼓励尝试。到今天蘑菇物联的公辅AI机器人已经应用到上千家企业的动力能源车间,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应用不仅可以在企业落地产生实际效益,也可以在制造业标准化规模化复制。 要想增强市场推动力,那么首先需要解决市场中企业面临的问题,增强用户的主观能动性。 施耐德电气申红锋将目前市场用户面临的问题概括为“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他认为数字化资源和能力不足、长期的路径依赖、经验主义、转型成本考虑、转型成功与否等因素都是企业在部署工业互联网前考虑多的问题。 同时,他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基建的建设,降低企业使用成本,推动工业具体场景和企业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落地更多方案。同时,工业大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服务供应商等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打造典型案例,为市场提供贴合用户需求、平台化,标准化、经济化、易于开发和部署,易于移植的方案,增强工业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信心。另外,企业本身也需要提升数字化能力,引进数字化人才,在优化自身生产运营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部署工业互联网的内生动力。 那么,赋能产业、赋能场景是目前市场动力推动下的方向之一。研华工业物联网事业群副总经理李景恩在采访中重点强调了,产业和企业需要以赋能为出发点来做市场沟通,重点还是在于企业方向是否需要这样的资源来承载转型的成效。“研华面对的市场大多是客户需求引导平台投资,也就是说可能是产业遇到了痛点来找方案解决,而在这时间点国内也有着相当多资源在发力数字化、人工智能、设备运维等 ,所以供需双方能够有不断地碰撞,而产生出更多新颖稳定的技术,进一步促进方案的成熟与落地。从工业的角度来看,需要整合的细节非常多,包含数据整合,设备协议转换,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匹配以及多样化的客户定制需求等,这些都必须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才能够达到目标,所以不太容易有不实际的投资,因为时间成本会更高。” 叁、安全性决定了终章的结尾质量 在互联互通时代,生产制造的各种数据是企业为宝贵的资源。近,境内外网络攻击次数激增。例如,去年7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1TB数据泄露,泄露的数据包括14254名员工的完整信息、各种系统的项目规范、Scada点和IoT设备的网络布局等等。同年11月,丹麦风力涡轮机巨头维斯塔斯遭遇网络攻击,这起事件破坏了其部分内部IT基础设施并导致大量的数据泄露。 其实,建立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十分考验产业和企业在安全能力上的长期积累,针对工业互联网方面,虽然有无严密的网络安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企业、工厂的整体运行,但是一旦发生攻击事件,企业的损失不言而喻。 而作为工业互联网安全部署和运行的一道屏障,产业和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包括ABB中国 、施耐德电气 、研华、格创东智、博途智联、蘑菇物联在内的众多企业在设计研发工业互联网的前期,就把网络安全摆在首位。 在网络安全体系上,企业会根据自身业务进行建立。我们以施耐德电气、ABB、研华为例,看看这些企业是如何布局网络安全的。 据悉,网络信息安全是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在内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在开发流程上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施耐德电气倡导采用纵深防御的方法,在工控系统的安全分区、边界防护、设备加固、检测审计等多个维度进行多层次的防护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同时,ABB研发的ABB Ability™ 数字化平台和所有解决方案的设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都在兑现网络安全放在首位的承诺。基于这一原则,ABB 的全球研发安全部门对数字化产品的网络安全定义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和指导意见,包括网络安全基线要求、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网络安全验证流程。 另一侧,研华李景恩表示:“信息安全技术在国内外不断重视之下有许多公司大举投入,研华以国内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要求为首要要求,执行相关的验证以及配合执行,为的就是让所有用户能够更放心地使用,只是大多数工业企业在信息数据流通频繁状况下,通常私有化部署,所以相关安全整合就会扩大为整体厂务数据保护的设计上。” 上述企业设计网络安全体系是以符合数据和网络安全法规为前提,进而在每一项流程上进行安全设计和部署。 施耐德电气申红锋表示:“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云边端协同、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IT与OT融合,会造成网络安全边界模糊化、攻击面增加,对利用基于物理隔离、网络隔离的传统工业网络安全模式形成巨大挑战。” 所以,边界模糊化,攻击面和手段逐渐增加的同时,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也是一直在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优化和转变。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性除了涉及工业云和数据的安全性,还有设备的安全性。来自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战略部副主任葛涵涛表示:“因为工业安全随着工业传感器和联网的工业数据联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近些年涉及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安全响应和需求变得越来越多了。” 葛主任认为,工业互联网跟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并不一样,“工业互联网”指的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在工业互联网中,各种工业设备相互连接,面临着:设备数量多、类型复杂、漏洞后门多、攻击路径多等问题。 总结 工控网认为,除了少部分头部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多维度上保持成熟和的行业优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其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商业模式普遍还是摸索着过河的状态,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尤其是在市场环境营造和教育还未完善的当下,仍需要芯片、通信、自动化、云服务、设备、软件厂商以及下游垂直领域的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聚焦优势领域积累行业经验。来自工控网